老年人慢性胃炎(老年慢性胃炎)
老年人慢性胃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慢性胃炎检查
1.胃酸的测定
浅表性胃炎胃酸分泌可正常或轻度降低,而萎缩性胃炎胃酸明显降低,其泌酸功能随胃腺体的萎缩,肠腺化生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1)五肽胃泌素胃酸分泌试验:
皮下或肌内注射五肽胃泌素(6μg/kg体重)可引起胃的最大泌酸反应,从而对胃黏膜内的壁细胞数作出大致估计,五肽胃泌素刺激后连续1h的酸量为最大酸量(MAO),2个连续15min最高酸量之和乘2为高峰酸量(PAO),据国内文献报道我国正常人MAO,PAO值为16~21mmol/h,推算壁细胞数为7亿~8亿,较西方人略少,慢性胃炎时MAO与PAO值均可降低,尤以萎缩性胃炎明显,五肽胃泌素刺激后,如胃液pH>7.0者称无胃酸,>3.5者称低胃酸,萎缩性胃炎无胃酸分泌。
(2)24h胃内pH连续监测:
通过胃腔内微电极连续测定胃内pH,可了解胃内24h的pH变化,正常人24h胃内pH很少>2,餐后pH升高,夜间pH最低,而在清晨又开始升高,慢性胃炎患者pH>3时间较长,尤以夜间为甚,部分患者进餐后pH升高持续时间长,提示慢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功能减低,由于pH代表H 的活性而非浓度,故pH测定不能反映酸量,不有代替MAO与PAO的测定。
2.胃蛋白酶原测定
胃蛋白酶原一种由胃底分泌的消化酶前体,据其电泳迁移率不同可分为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前者由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后者除由前述细胞分泌外还来源于胃窦及十二指肠的Brunner腺,胃蛋白酶原在胃液,血液及尿中可测出,且其活性高低基本与胃酸平行,抑制胃酸的药物亦能抑制胃蛋白酶原活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以及Ⅰ/Ⅱ比值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与胃底腺萎缩范围及程度呈正相反,一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常常吻合,因此,胃蛋白酶原性检测对萎缩性胃炎的论断及随访有一定意义。
3.胃泌素测定
胃泌素由胃窦G细胞及胰腺D细胞分泌,是一种重要的旁分泌激素,能最大限度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营养胃黏膜,并能保持贲门张力,防止胃内容物向食管反流,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正常人空腹血清胃泌素含量为30~120pg/ml,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窦部炎症程度,胃窦部黏膜炎症严重者胃泌素常降低,而胃窦部黏膜基本正常者,其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常增高,胃萎缩伴恶性贫血者,空腹血清胃泌素可高达500~1000pg/ml。
4.内因子的测定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壁细胞的减少亦导致内因子分泌减少,由于正常人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量大大超过了促进维生素B12吸收所需含量,因此,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受损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时,内因子的分泌量一般仍能维持机体需要,由于胃萎缩伴恶性贫血患者血清出现抗内因子抗体,它与内因子或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结合,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因此内因子的测定有助于恶性贫血的诊断,内因子的检测可采用维生素B12吸收双放射性核素试验,其方法为在肌注维生素B12的同时口服57Co-维生素B12-内因子和58 Co -维生素B12,然后分别测定24h尿中57 Co及58 Co的放射活性,如果58 Co放射性低而57 Co放射活性正常,表明存在内因子缺乏。
5.自身抗体检测
胃体萎缩性胃炎患者血表PCA及IFA可呈阳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血清IFA阳性率较PCA为低,两者的检测对慢性胃炎的分型与治疗有一定帮助,此外,胃窦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GCA可出现阳性,而恶性贫血患者常为阴性。
6.HP检测
(1)快速尿素酶试验:
在胃镜检测者,最简单的HP诊断方法黏膜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2)组织病理切片染色:
应用最多的是Warthin-Starry银染和改良Giemsa染色,国内已有多个单位制备了HP的单克隆重抗体,但其应用价值末有深入评价。
(3)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阳性是HP的金标准,但其操作复杂,费时及敏感性较低,且需特殊设备,使其缺乏应用价值,因此不作为单纯的诊断方法。
(4)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其相关技术:
PCR被认为是目前检测HP的最敏感的技术,可测出数个HP/mg组织,但研究认为其与分离培养方法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而且PCR技术要求高,由于其高度的敏感性,也易于标本,器械的污染出现假阳性。
(5)血清学:
血清学是简单而被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在未经治疗者中如果抗HP-IgG升高,则提示存在着HP现时感染,被认为与组织学具有同样的准确性,但当用于判断治疗效果时,应注意HP根除后其抗体的阳性滴度可持续达2年之久,进行血清学诊断推荐用标准的ELISA方法。
(6)尿素呼气试验:
尿素呼气试验(UBT)是通过测量尿素酶活力来检测胃内实际存在的活HP,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检出很少量的HP,并适用于根除HP治疗后进行长期随访,疗效判断。
7.钡餐透视检查
利用口服钡剂后在X线下检测钡剂通过胃内时间,特点是方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上可以普遍开展。
8.核素显像
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准确的反映食管通过时间,胃排空时间,小肠通过时间,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肠胃反流,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作为“胃肠动力检查的金标准”,由于它的准确,非侵入性,易重复性,符合生理要求的特点,对诊断有餐后胞胀不适,嗳气,反酸,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9.CT,MRI断面成像检查
CT及MRI临床应用于消化道空腔器官病变的检查,较腹部实质性脏器检查开展的晚,但由于其断层显像和薄切层,高密度分辨力使之对不少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了信息,如食管和胃的平滑肌深层结构及淋巴结的改变,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CT尤其是螺旋CT和电子束CT可获得三维数据,并能进行重建而得出胃肠道病变的优质图像,同时对食管和直肠肿瘤的分期提出了可靠的征象,在这一方面CT的优越性可以达到MRI水平,但是MRI对直肠可进行直肠内成像,这是CT所不及的,CT的快扫描可以显示腹部血管,再加上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对消化系统病变异常供血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信息, 4.胃镜检查
(1)浅表性胃炎:
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为主,或呈麻疹样表现,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可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
(2)萎缩性胃炎:
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可呈淡红色,灰色,灰黄色或灰绿色,重度萎缩呈灰白色,色泽深浅不一,皱襞变细,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见如树枝或网状,有时在萎缩黏膜上见到上皮细胞增生而成的颗粒,萎缩的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有糜烂灶。
(3)慢性糜烂性胃炎:
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持续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它属于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