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漏(参考外科学)
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2021-05-11 15:48:04
脊髓空洞症是由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引起的脊髓空洞性肿胀,其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和分离性感觉障碍、节段性肌萎缩、传导束运动、感觉和局部营养障碍。累及延髓的疾病称为髓腔。发病率约为25 ~ 34/10万,高发年龄为31 ~ 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自从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来,国内外报道的病例数量大幅增加。脊髓空洞症-蛛网膜下腔分流如下:
[指示]
(1)具有脊髓压迫和神经损伤症状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
(2)颈髓腔后颅窝减压术后,腔不缩小或消失,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
【禁忌症】
晚期脊髓空洞症、脊髓严重变性引起的截瘫或肢体挛缩一般不宜手术。
[术前准备]
见“椎板切除术”。
[麻醉和体位]
气管插管通常用于全身麻醉,少数可用于局部浸润麻醉。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外科手术]
(
">1)切口:在预计的病变部位,用龙胆紫标出切口线,采用棘突上皮肤直切口。(2)椎板切除:于病变区行椎板切除,但对于切除椎板的范围需依据脊髓空洞的部位而定。
(3)硬脊膜切开探查:脊髓膜囊张力多有增高,在硬脊膜囊的两侧缝线牵引硬脊膜,并从中线切开。注意避免撕破蛛网膜,透过蛛网膜可见到脊髓空洞节段的脊髓膨大。该节段脊髓颜色呈黄白色,血管较为稀少。
(4)在脊髓后正中线或膨隆之处用细针穿刺,抽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可证实为空洞症。
沿脊髓空洞下段后正中沟附近薄和无血管处切开脊髓,其切口长约5mm。采用硅胶脑室引流导管,将其远端确切地放入纤维小梁少的脊髓腹侧或腹外侧蛛网膜下腔,以减少管端阻塞。近端经此脊髓切口插入空洞内,导管的放入深度为2~3cm,使空洞内液体引流至脊髓蛛网膜下腔。于蛛网膜切口处缝一细丝线将导管固定,并于其上方覆盖小片明胶海绵。
(5)严密缝合硬脊膜,继之缝合肌层、皮下组织与皮肤。
【术中注意要点】
(1)对病变的定位要准确,应选择在空洞的薄处做脊髓切开,尽可能减少对脊髓的损伤。
(2)有活动性出血时用双极电凝弱电流止血,对于渗血可用棉片压迫或使用明胶海绵贴敷止血。
(3)严密缝合硬脊膜,防止脑脊液漏。
【术后处理】
(1)位于脑干或高颈段脊髓空洞症的手术后,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因手术在这些部位进行,有可能影响呼吸和心率,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心率减慢等,应及时给予辅助呼吸和心肌兴奋剂治疗。
(2)其他同“脊髓手术”的术后处理。
【主要并发症】
脊髓空洞过大或损伤高颈段脊髓者,于减压术后脊髓组织呈现明显塌陷,有可能加重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