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痛风>文章正文

痛风(关节石病,尿酸盐贮积病,足痛风,历节风)

川芎茶调散的简介

2021-04-14 14:56:03

川芎茶调散是祛风的方剂,常用于祛风止痛。主要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偏头痛或顶痛,或剑舞寒热、舌苔薄白等。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同义词】

茶调散(卷十,《世医得效方》)。

[成分]

薄荷叶240克(不火)、川芎120克、荆芥120克(去梗)、香附250克(细辛30克)、防风45克(去苇)、白芷60克、羌活、甘草。

[用法]

将药物磨成细粉。每粒6克,吃完用茶调。

[功能]

祛风止痛。

[指示]

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痛自上而下,或恶寒发热,头晕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哥]

川芎茶调散荆芥方、辛脂薄荷甘草强,可消除眼昏、头痛风犯、偏头痛。

速记:细辛与甘草、荆芥配伍的抗支

想象一下:细辛和荆芥抢荆芥的房子。也就是细辛,薄荷,

荆芥,羌活,荆芥,防风,白芷。 从方剂名字再加川芎 ,茶。)

【由来】

本方为治疗风邪外袭所致头痛有效方。方中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以疏散风邪,止头痛之功。此方以川芎为主药而制成散剂,用茶清调服,治风邪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头痛有卓著的疗效,故名「川芎茶调散」。

【方解】

本方所治之头痛,为外感风邪所致。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府。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头痛、目眩;鼻为肺窍,风邪侵袭,肺气不利,故鼻塞;风邪犯表,则见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若风邪稽留不去,头痛日久不愈,风邪入络,其痛或偏或正,时发时止,休作无时,即为头风。外风宜散,故当疏散风邪以止头痛。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故为方中君药。薄荷、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共为臣药。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 (《本草纲目》卷 14);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并能宣通鼻窍;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共为方中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服时以茶清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亦为佐药之用。综合本方,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的特点,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邪,多有兼夹。若属外感风寒头痛,宜减薄荷用量,酌加苏叶、生姜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外感风热头痛,加菊花、僵蚕、蔓荆子以疏散风热;外感风湿头痛,加苍术、藁本以散风祛湿;头风头痛,宜重用川芎,并酌加桃仁、红花、全蝎、地龙等以活血祛瘀、搜风通络。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炎" 慢性鼻炎头痛等属于风邪所致者。

4.使用注意 

导致头痛的原因很多,有外感与内伤的不同,对于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引起的头痛,均不宜使用。

【方析】

1.本方为主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剂。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证治要点。

2.方中药物以辛温之品为多,故主要适用于风寒头痛,但对于风热头痛亦可加减应用。若头痛属风寒者,可重用川芎,并酌加苏叶、生姜等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属风热者,去羌活、细辛,加蔓荆子、菊花以散风热。若头痛久而不愈者,可配全蝎、僵蚕、桃仁、红花等以搜风活血止痛。

3.对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炎" 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均可应用。

对于气虚、血虚或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均非所宜。

《医方集解》: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薄荷、荆芥并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故以为君,同诸药上行,以升清阳而散郁火。加甘草者,以缓中也。用茶调者,茶能上清头目也。

推荐大夫

更多医生 >>

擅长: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干燥综合症

擅长:擅长风湿免疫科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