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心力衰竭>文章正文

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脏衰弱,心收缩不全)

心血管病患者常见误区

2021-05-05 15:16:05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很多人只患上常识性的疾病。其实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恋爱婚姻,住房压力等等。正在迫使人们踢他们的脚,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年轻。那么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有哪些误区呢?接下来,我们来听听专家的介绍。

心血管病患者常见误区:

误区一:冠心病、高血压都是老年人的病

很多年轻人认为冠心病、高血压是老年人的病,与自己无关。事实上,就高血压而言,我国6-18岁中小学生的高血压发病率已达到8%左右。当然,其中有些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但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纠正饮酒、咸味等诱发血压升高的不良习惯。那么,冠心病呢?事实上,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

n/jbk/dmyh/">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其实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的症状。我曾经诊治的年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才32岁,据说还有更年轻的,实在令人惋惜。这些都提醒我们,年龄虽然是我们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您自己!

误区2:好不容易活动一下,运动量要大一些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多人不得已超负荷运转,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偶尔的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明言,于是乎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以为这样就算是运动了,身体就健康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可能更大。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平时长期工作紧张,身体超负荷运转,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常的做法是,每周保持23次活动,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佳,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无氧运动主要指力量训练,如举重、角斗等)。那么运动强度多大算合适呢?判定运动的强度的公式如下:大心率=(220─年龄)×85%;低心率=(220─年龄)×70%。如果运动后测得心率介于大与低心率之间,那么此次运动强度适当。例如:一位60岁的老年人,运动后的心率应在(22060)×70%到(22060)×85%之间,即112次~136次/分。运动后心跳低于112下则表示运动强度太低,达不到运动效果,心跳超过136下则表示运动强度太高,可能会导致各种意外。此外,在运动后,有点喘,有微微流汗,仍可讲话而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时,说明运动量过大了。

误区3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药如果经常吃,以后可能就没效了,其实不然,一方面,心绞痛急救用药常用的是硝酸甘油,这类药物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频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每天偶尔吃一次,甚至一天吃上34次也不会形成耐药性,以后吃药也不会不管用;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早地给药治疗,可以尽快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甚至可以减少发生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如果发作心绞痛且含服硝酸甘油,半小时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要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早去医院救治,以大程度地减少心肌坏死,说时间就是心肌一点也不为过。

误区4: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宁可保守治疗,也不愿意手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它的出现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治疗外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外,对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尤佳,血管再通机会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急性期的死亡率由原来的30%下降至5%以内,并且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仍不愿选择佳急诊介入手术,造成救治良机错失甚至危及生命。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人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怀疑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时要尽早就医,在有作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如经济条件许可,采用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方法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误区冠心病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了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支架植入技术的出现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就消失了,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它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血运重建不完全),或者支架植入后又出现了再狭窄,都会使患者继续出现心绞痛症状。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控制血脂、血压,适当运动,戒烟,改善生活方式等,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等药物治疗。

误区血脂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降脂药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可是大夫却给他开了降脂药,这是为什么呢?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例如LDLC135mg/dL,对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个体而言,确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已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应把LDLC降至100mg/dL以下,这样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另外,对于急性冠心病患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降脂药可起到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这时候用降脂药,其实是发挥该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不是为了降血脂。

误区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药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减量或停药的可行性。长期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的令人鼓舞的结果都是建立在固定剂量或逐渐递增剂量的基础之上的。还有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减量往往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当然,临床实际操作中,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降脂药减量一定要以血脂达标(如冠心病患者应LDL-C<100mg/dL)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定期监测血脂情况,一旦超标就应加回原剂量。

误区降脂药物副作用严重,尽量不吃

很多患者都认为降脂药副作用很大,对肝肾都有毒,所以有畏惧心理,总觉得血脂略高点,也没有症状,还是不吃降脂药为好。其实,就目前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减少药物剂量常可使升高的转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同类药物时,转氨酶常不会升高。他汀类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非特异性肌痛或关节痛,通常不伴有肌酸激酶(CK)增高,而严重的肌炎比较罕见,至于致死性横纹肌溶解则更为罕见。肌炎常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或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患者尤其是联合用药患者CK高于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则应慎重考虑,予以减量或停药、随访,待症状消失、CK下降至正常,再重新开始治疗。另外,我个人认为,是否选用降脂药一定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如果一个病人是冠心病高危患者,用他汀类降脂药获益很大,这时候我们使用该药的砝码无疑会加大。

误区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其实潜在的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促使他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因而忽视了治疗,但血压高所造成的危害在持续着,结果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诊断患有高血压病,都应该进行认真地治疗。还有很多高血压患者服药总是断断续续,以为血压高了才需要吃药,结果血压反复波动,心脑血管事件有增无减。造成用药中断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误以为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误区极为有害,应当消除。要知道,高血压病目前尚不能治愈,是由于药物的作用血压才降至正常,一旦停药,血压会很快恢复至原来的水平。因此,高血压病患者一般需要终身用药。

误区10 血压低于140/90mmHg就可以了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以为血压降至140/90mmHg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据国外研究的新资料显示,55岁时正常血压者在以后生命过程中90%发生高血压。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连续性的,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年龄40-70岁的个体血压从115/75185/115mmHg的整个范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倍增。血压越高,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越大。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NC7的新分类正是基于这一关系,修订了血压分类,列出了高血压前状态,将预防干预措施前移,干预力度加强。因此,目前主张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当然病人应可以耐受,没有其它任何不适表现,尽量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时,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误区11 复方降压制剂早该淘汰了

复方降压制剂常用的有降压零号、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等,其成分中一般含有利血平、盐酸异丙嗪、双氢克尿噻、利眠宁等,由于这类药物降压作用确切,价格便宜,开发较早,因此直到今天还是许多高血压患者的案头必备之品。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降压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新药层出不穷。相信不少服用上述复方降压制剂的患者会经常听到,尤其是从许多医生那里听说,复方降压制剂副作用大可以造成抑郁早就淘汰了,弄得他们也摸不着头脑。实际上,任何问题都不是的。这些复方制剂中含有的某些药物的确有副作用,如利血平具有镇静和安定的作用,引起嗜睡、乏力,长期可致精神抑郁症;双氧克尿噻易致血糖血脂升高,血尿酸增高等。但复方药物的优势在于多种作用机制的药物搭配,降压效果好,而每种药物的量却很小,因此副作用是很轻微的。如降压零号每日只需服用1次,甚至几天才服1次,就能起到很好的降压作用。关于药物的副作用与剂量的关系,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利尿药双氧克尿噻属于降压药的一种,对血脂血糖有不良影响,曾经历过受宠”——“打入冷宫”——“再次受宠的过程:先是多数研究证实其确切的降压作用,因此被列为高血压阶梯治疗的一线用药;此后,发现其对血脂血糖代谢的不良作用,其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大为减少;然而近,美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JNC-7中,再次把双氧克尿噻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指出该药应该用于大多数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对初始治疗采用2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其中一类药物应是双氧克尿噻。而且指出,该药小剂量应用基本没有明显的代谢副作用。可见,复方降压制剂的是与非应该客观地进行评价,不能一棍子打死。我个人认为,对于没有并发症、年龄不大、经济状况一般、没有抑郁症相关表现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本药。络活喜是好药,可是每天6元左右的价格,很难让普通工薪阶层患者所接受,如果同样一个高血压患者,我给他吃降压零号,病人依从性好,血压控制也好;另外一个医生给他吃络活喜,病人不能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血压控制不佳,这两种治疗方案那种效果更好呢?

误区12 依照别人的经验服用降压药

有位高血压病人比较热心,自己用倍它乐克效果很好,马上就告诉他的朋友,朋友正为找不到合适的降压药而发愁,马上也服用这种药物,结果吃了一次,心跳慢到50多次,难受得不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性能也各异,因此,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如倍它乐克适用于心率较快,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但对那些心率较慢,哮喘,严重心功能不全或伴有传导阻滞者则应该禁用!美国在一项4000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研究中发现,服种降压药后,约有40%的人血压得不到控制,更换药物后,逐渐获得满意疗效。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