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白血病>文章正文

白血病(血癌)

中医看癌症

2021-04-03 15:24:05

癌症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疾病,邪正盛衰。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要结合病史、病程、四诊、化验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辨证施治,才能达到“补虚中带虚”的目的。扶正法主要是根据正负侧重点的不同,结合主要病理器官,分别采用补气、补血、阴阳的方法;祛邪的方法主要有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预防对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饮食,调节情绪,注意休息,有利于癌症的康复。

治疗要点

9.阳虚是由气虚进一步发展,气血失阳所致。因阳气不足而失温,表现为倦怠困倦、气短懒言、形寒肢冷等虚寒症状。

8.阴虚是由燥热伤阴或久病伤肾所致。由于缺乏阴精,失去了滋养脏腑、经络、骨骼的功能,所以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而阴虚则导致阳亢,故有五心烦热、盗汗等虚热症状。

7.血虚往往是失血过多、脾胃虚弱、营养不良、久病不愈、血液化生所致。因营血不足,脏腑经络失养,症见头晕目眩,精神萎靡,面色萎黄,唇甲不佳。

6.气虚主要是饮食失调,水谷不足,气源不足;或者因为病情严重、年老体弱、过度疲劳等。脏腑功能减弱,气血代谢不足。由于缺乏正气,不能正常发挥行气固本、保暖、外护的作用,但其特点是疲劳、倦怠、自汗、易感冒。

5.中毒性积聚是由于外感热邪,或内源性病理产物如痰凝、湿郁、血瘀等所致。抑制气机,长时间变热,或内外合邪,使热邪变毒。因热邪过盛,发热,血迫跳泄,痰凝,湿滞血瘀,故可形成肿块。

4.血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血瘀、情绪不佳、饮食失调、感受外感邪、跌仆损伤、慢性疾病和虚损。因为血液滞涩,甚至静脉堵塞,不起作用就会引起疼痛,或者退烧,长时间积块。在这一章中,街区是其突出的特征。

3.湿,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原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紊乱,造成津液、水湿停滞。病变部位有多种临床表现。本章以水湿引起的脾胃变化为特征,如食欲不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2.外感或内伤等引起的痰凝。导致肺失津液,脾失运化,肾失温蒸水,均可导致痰内生。根据病变的位置,有多种临床表现。本章以咳嗽咳痰、痰核肿块为其特点。

1.气滞、心境恶劣、饮食失调、感外感邪、痰浊、血瘀等原因均可导致气滞。由于气血不通,病变脏腑或部位出现肿胀疼痛。

发病机制概述

2.证候特点该证以阳虚、失温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阳虚导致内寒,虚寒常见。

1.主要脉象为疲劳、嗜睡、气短、四肢冰冷、p

存在。

  1.主要脉症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心悸怔忡,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不荣,舌质淡,苔白,脉弱。

  血虚

  2.证候特征以一系列元气耗损、脏腑机能减退为主证。随发病脏腑的不同,症状侧重点有所差异。

  1.主要脉症精神萎顿,倦怠乏力,气短,眩晕,自汗,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气虚

  2.证候特征毒为火之极,故以火热之征突出为特点。

  1.主要脉症发热,出血,病变部位红、肿、热、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毒聚

  2。证候特征血瘀以疼痛为常见的症状,其痛以痛有定处,多为刺痛,久痛不愈,反复发作为特征。

  1.主要脉症病变部位疼痛,痛有定处,或有瘀点肿块,或致发热,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

  瘀血

  2.证候特征水湿滞于上焦则咳嗽咯痰,滞于中焦则食欲不振,纳呆,腹胀,泄泻,滞于下焦则小便不利。

  1.主要脉症咳嗽咯痰,食欲不振,纳呆,腹胀,泄泻,小便不利,苔白腻或白滑,脉濡。

  湿滞

  2.证候特征痰浊蕴肺表现为咳嗽咯痰,痰蒙神窍则见神昏谵语,痰滞肌肉筋骨而为痰核,痰阻经络则见肢体关节疼痛,痰凝于脏腑或与湿聚、血瘀等相互纠结而成痞块,肿块质地不硬,可伴有疼痛。

  1.主要脉症咳嗽咯痰,神昏,痰核,肢体关节疼痛,病变脏腑出现痞块,苔白,脉滑。

  痰凝

  2.证候特征气滞以胀满、疼痛多为主要症状,其疼痛为胀痛而非刺痛,部位可以游走不定,时作时止。

  1.主要脉症病变脏腑或相应部位出现胀满、疼痛,苔薄腻,脉弦。

  气滞

  癌症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肿块为其基本特征(白血病为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白细胞系列的数目与质量的异常增生)。肿块的发生多责之于气滞、痰凝、湿滞、瘀血、毒聚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为有形之肿块。癌症患者素体多虚,加之癌症病变耗伤人体之气血津液,故中晚期患者多出现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主要的证候有如下几种:

  主要证候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