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 )
肺吸虫病就诊指南
- 典型症状
- 高热、囊性肿块、胸痛
- 建议就诊科室
- 传染科
- 最佳就诊时间
-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 初诊预留3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咳嗽缓解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 胸痛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 就诊前准备
-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
3、有低热、咳嗽、咳烂桃样痰和血痰等伴随症状?
-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
5、治疗情况如何?
-
6、有无药物过敏史?
- 重点检查项目
- 1.血常规
- 白细胞(10~30)×10/L,急性期可达到40×10/L;嗜酸粒细胞普遍增高,一般在5%~20%,急性期可达80%以上,但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感染轻重不成比例,晚期病例增高不明显。四川并殖吸虫感染的血象变化较卫氏并殖吸虫为显著。
- 2.红细胞沉降率
- 呈中度或高度增速。
- 3.病原检查
- (1)痰液涂片法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痰液常呈铁锈色,镜检可见虫卵,嗜酸性粒细胞及夏科氏结晶。四川并殖吸虫感染者痰中往往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氏结晶,极少查见虫卵。
(2)粪涂片法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有15%~40%阳性,而四川并殖吸虫感染者极少阳性。
4.体液的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型患者的脑脊液可查见嗜酸性粒细胞,蛋白质含量轻度增加,其他正常。
(2)腹水和胸腔积液检查腹水和胸腔积液呈草黄色或血色,偶见夏科氏结晶、胆固醇晶体或虫卵。
- 5.免疫学检查
- (1)皮内试验以1∶2000并殖吸虫成虫抗原0.1ml注射于前臂皮内,15~20分钟观察结果,若局部丘疹直径≥1.2cm,红晕大于≥2.5cm者为阳性。
(2)后尾蚴膜试验
(3)血清免疫学试验有琼脂双向扩散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流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 6.活组织病理检查
- 皮下结节或包块病理检查可见虫卵或童虫、成虫。由四川并殖吸虫所致的皮下包块可见典型嗜酸性肉芽肿,部分患者可发现童虫,但从未发现虫卵。
- 7.X线检查
- 有肺部症状者常有胸片异常表现。
(1)肺纹理增粗,胸膜肥厚是虫卵侵入小气管,淋巴管等,使其内膜损伤,充血扩张,管壁增厚或纤维化所致,肺纹理增粗似网状,以两肺下野中内带多见,肺型感染者90%有此表现。
(2)粟粒样或斑点状阴影酷似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但结节相对较少,大小不一,边缘模糊,内有单房和多房透亮区,部分可融合成片,多位于两肺中下野和内侧。
(3)片状阴影为童虫在肺部移行时引起的肺出血或过敏性肺炎所致,常于1~2周后吸收。
(4)片块状阴影慢性肺吸虫病可有肺内片块影,边缘较清,类似炎性假瘤,为肺吸虫病肉芽肿所致。
- 8.头颅CT
- 可以显示病变和阻塞部位。
- 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是近年诊断肺吸虫病的新方法,由于有大量虫卵在肺组织及支气管黏膜下沉积,故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支气管狭窄及黏膜下苍白的粟粒状结节,活检压片可找到肺吸虫卵。
- 诊断标准
- 1.流行病学资料
凡生长在并殖吸虫病流行区或到过流行区,有进食生或半生的溪蟹或蜊蛄等,或饮过生的溪水史者,都有感染肺吸虫病的可能。
2.临床表现
早期有腹泻、腹痛,继而咳嗽、发热、咳铁锈色痰伴胸膜腔积液,或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均应考虑肺吸虫病。如有头痛、癫痫、瘫痪等,应考虑肺吸虫病脑型的可能。
3.实验室检查
痰、粪便及各种体液内找到虫卵是确诊肺吸虫病的依据。对有皮下结节或包块患者,可作活组织病理检查。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及血清学检测,均有辅助诊断的价值。尤其对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病的诊断意义更大。
4.X线及CT检查
适用于肺型及脑型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