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下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 )
黄芪的功效与副作用
2021-04-10 14:04:06
黄芪属豆科,本名“黄芪”。从词义上来说,本文中的“黄芪”是指稳重有威望的老人。黄芪是补药,所以叫“黄芪”。这种药是我国的特产。黄芪具有益气壮阳、益肾健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总结如下。
黄芪的功效主要有:
1、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白细胞和多核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明显升高,全草效果较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的形成,提高斑块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并有明显的碳粒清除和脾重增加。上述作用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是存在的,在免疫功能低下时也有明显作用。黄芪不仅能增强免疫功能,还能双向调节。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可以完全恢复癌症患者的淋巴细胞功能,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可以完全逆转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抑制,提示黄芪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能提高淋巴因子(IL-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
2.对干扰素的影响
黄芪可以增强病毒诱导干扰素的能力。寒季服用黄芪不仅能明显减少感冒次数,还能使感冒症状减轻,病程缩短。
3.增强身体抵抗缺氧和压力的能力
黄芪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的重量,对小鼠各种缺氧模型有显著的耐受性,能显著降低全身耗氧量,增加组织的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具有明显的耐低温性,能延长正常和缺陷小鼠的抗存活时间。
4.促进新陈代谢
黄芪可以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这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内cAMP和cGMP来实现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中蛋白质的更新,促进蛋白质的代谢,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改善心脏功能
黄芪能加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对因中毒或疲劳而力竭的心脏的心脏有加强作用,说明黄芪能增加心脏的收缩幅度,增加血液的输出。黄芪注射液能增强和加速离体心脏的收缩。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由于延长了有效不应期所致。
6.低血压效应
在麻醉动物(狗、猫、兔)皮下或静脉注射黄芪汤、水浸、酒精浸泡,可降低血压,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降压作用是外周血管直接扩张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射入实验犬的冠状动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器官,可降低血管阻力指数,但注射入肾动脉可增加肾血管阻力指数,提示黄芪注射液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其他部位不同。
7.护肝
黄芪可防止肝糖原减少,保护小鼠免受四氯化碳肝炎。黄芪对HBsAg阳性的阴转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炎临床有效率为92.1%,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临床有效率为88.5%
%,均比对照组为优(P0.05),说明单用一味黄芪治疗慢性肝炎,显效率不理想。8 、调节血糖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着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就问健康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11、其他
黄芪能显着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性质与强度和丹参注射液相同。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收缩作用。黄芪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鸡胚股骨有促进生长作用。黄芪还有促进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的作用。
黄芪的副作用:
三种肾虚慎用黄芪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小结:
黄芪是补气的上品,扶正的良剂,性甘温质柔和,许多疑难病中凡气虚、气陷、气虚血瘀、气虚水肿、痈疡久溃不收等证,黄芪皆为。但用量差异很大,轻者10~15克即可,若配桂枝、甘草等可益气升阳升压;中等15~30克,可补中益气,降压摄血;大量30~60克,可补气化瘀。益气,固表宜炙用,托毒利水宜生用。黄芪性总属甘温,用大量又欲避其温性时,可稍配知母等,制其偏温燥之弊,以免化热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