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参考内科学)
尿路感染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2021-04-11 15:52:03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入尿路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是细菌感染中常见的感染。女人都会这样。怎样才能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
常见症状:
尿频(73%)、血尿(65%)、持续排尿(65%)、尿急(63%)、糖尿病(60%)和尿痛(52%)
尿路治疗小妙招:
尿路感染的中医药治疗
1.湿热的膀胱
【主要症状】:小便频数,短涩,刺痛,滴下,急烫,溺于黄池,少腹绞痛,或发热恶寒,味苦呕吐,或腹痛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
【治疗】: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药方】:蒲公英石韦八正散。
木通、石竹、车前、虎杖、滑石、栀子、大黄、灯心草、甘草、石韦、蒲公英。
2.肝胆郁结
【主证】:寒热、口苦咽干、心烦呕吐、食欲不振、小便频数、疼痛、黄池溺少。
s://www.yi20.com.cn/jbk/fz110/">腹胀痛,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治法】 :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山栀,黄芩,甘草。
3、三焦湿热
【症状】 :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时感恶心欲吐,小便浑浊,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宣利三焦,清化湿热。
【方药】 :三仁汤加味。
杏仁,生薏苡仁,白蔻仁,厚朴,制半夏,白通草,飞滑石,竹叶。
缓解期: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著,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
1、脾肾气虚
【主证】 :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腰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时作时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
【方药】 :清泉饮。
党参,黄芪,山药,茯苓,枸杞,菟丝子,薏苡仁,车前子(布包),石韦,甘草。
2、肝肾阴虚
【主证】 :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赤而黄,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 :滋阴清热利湿。
【方药】 :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
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车前子(布包),益母草。
3、气阴两虚
【主证】 :小便黄浊涩滞,尿意不尽,或淋沥不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酸痛,低热口干,但不欲饮,或手足心热,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或弱。
【治法】 :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 :山药劳淋汤(自拟方)。
山药,党参,黄芪、茯苓,麦冬,枸 杞,女贞子,旱莲草,白茅根,车前 子(布包),石韦,益母草,甘草。
尿路感染日常预防
1、性生活后马上排尿
性交后马上去洗手间,即使细菌已经进入膀胱,也可以通过排尿将它排出体外。
2、及时排尿
排尿时,尿液将尿道和阴道口的细菌冲刷掉,有天然的清洁作用。
3、避免污染
引起感染的细菌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它寄生在肠道里,并不引起病症,但如果由肛门进入尿道口,就会导致尿道发炎,所以大便后用干净的卫生纸擦拭,要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以免污染阴道口,如果洗手间有冲洗设备,好认真地冲洗肛门部位。
4、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度,使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细菌不易生存,所以,多喝橙汁,柠檬酸,猕猴桃汁之类的富含维生素饮料对预防尿路感染有益。
5、向医生咨询
有时候即使做到了所有应当做的事情,仍然会得感染,如果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尽快向医生求教,如果经常性的发生感染,像一年4—5次,那么千万不要忽视,有必要求助医生,制定一个预防或治疗计划,与医生一道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反复感染。
尿路感染健康指导
1、一般措施:①多饮水,每天入量好在2000ml以上,每2~3小时排尿一次。②性生活相关的患者,与性交后及时排尿,必要时需向妇产科医生咨询并选择适宜的避孕方式。③尽量避免尿路器械的使用。④蔓越橘汁(cranberry juice),实验研究显示蔓越橘汁可以阻止大肠埃希菌粘附在尿路上皮细胞上,可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
2、抗生素预防:抗生素预防可以明显减少女性尿路感染复发的机会。对于在半年内尿路感染复发2 次或2次以上,或者1年内复发3次或3次以上的女性患者,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A级)。预防方案包括持续性给药法和性交后服药法,疗程6~12个月。这些方案必须在原有尿路感染痊愈后(停药1~2周后复查尿培养阴性)方可采用,并可根据以往的药敏实验结果以及患者的过敏" 药物过敏史选择抗生素。和持续性给药方法相比,性交后服药法更方便,更易于被性生活相关的患者接受,可于性生活后2小时内服用头孢氨苄或环丙沙星或呋喃妥因
3、绝经女性患者的预防: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软膏可以恢复阴道局部环境,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复发机会。
4、对于频繁尿感再发的患者应详细检查其泌尿系统有无解剖畸形、基础病变(如结石、多囊肾、髓质海绵肾等)及整体免疫系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