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急性鼻咽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卡他性鼻炎,普通感冒,伤风)
治疗小儿腹泻 可试试中医拔罐
2021-04-03 16:16:04
小儿腹泻是由外源性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或因吃牛奶引起的内伤。现代医学儿科,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都属于这一类。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粪便中有未消化食物残留,或水样等粪便。一般分为三种:外感风寒、饮食不佳、脾胃热、脾肾两虚。
五、李,女,3岁。腹泻,儿科门诊诊断为消化不良,翻了十几天,大便稀,黄绿色,一天10次左右。大便常规镜检:粘液、未消化物、脂肪滴、白细胞、红细胞。粪便培养中没有细菌生长。已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过,但效果不显著。以毗湿奴、命门、中脘、神阙、舒天为例。神阙穴和天枢穴用艾条轻轻灸约30分钟,局部皮肤发红。其余穴位采用简单拔罐。治疗1天后大便次数逐渐减少,2天后症状消失。
(3)小儿腹泻若属热证,应注意艾灸,尤其是腹泻。
(2)小儿气血脆弱,属于热证者不宜灸太久,否则对其病情不利。
四.注意事项(1)体弱儿童应注意艾灸部位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3)拔罐法:艾灸神阙穴,艾锥隔盐,3 ~ 5度。其余穴位采用简单拔罐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舒天:再见。
神不足:见前。
仲万:看以前。
命门:在下背部,后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俯卧位,腰部,后中线与脐相对的穴位,如图4-3-1所示)。
(2)定位皮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两侧各1.5寸【肚脐中对应的位置是第2腰椎,从第2腰椎往上摸三个椎体是第11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个横指(食指、中指),如图4-3-1所示】。
(2)治疗方法(1)取腧穴脾俞、命门、中脘、神阙、舒天。
三.脾肾两虚(1)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时有排出,或黎明前排出(五月班时)。便溏或便溏中有食积,腹痛腹胀,身体瘦弱,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或蜡黄,舌质淡而肥,舌缘有齿痕。
图8-1-2四缝(3)拔罐法用三角针扎四缝点,挤出或扎出黄白色透明粘液出血,两边交替操作。其余穴位采用简单拔罐治疗,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上巨缺失:小腿前外侧,小腿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个横指(中指)(小腿鼻点向下时,4个横指量两次,点取于胫骨与腓骨之间,见图2-13-1)。
四针:在第二至第五指的手掌侧,在近端指关节的中心,每只手有4个点,左右各有8个点(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指的手掌面,当第二指关节横条的中点为取点点时,见图8-1-2)。
舒天:在腹部,肚脐相距2英寸(见图2-10-1)。
(2)中腹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方4英寸【仰卧位,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与胸剑关节中点(心窝上方)为取穴位,如图2-10-1所示】。
(2)治疗方法(1)取中脘、舒天、四风、上巨虚穴。
图8-1-1:胃、虚、舒天症状。饮食不佳,脾胃热(1)有症状儿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蛋状或黄绿色,伴有恶臭、呕吐、口渴,舌红苔黄,食指侧(拇指附近)皮肤可见紫色血管。
(3)
(2)治疗方法(1)取大椎穴、舒菲穴、中脘穴、神阙穴、舒天穴。
一、外感感冒(一)症状儿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中泡沫较多,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不渴,舌苔白,食指侧(拇指附近)皮肤血管红。
小儿腹泻是由外源性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或因吃牛奶引起的内伤。现代医学儿科,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都属于这一类。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粪便中有未消化食物残留,或水样等粪便。一般分为三种:外感风寒、饮食不佳、脾胃热、脾肾两虚。
秋天天气越来越冷,拉肚子的孩子越来越多。中医拔罐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