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蒸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2021-05-27 15:00:05
地黄,别名:髓、土、干、地黄、地黄、苄基、大葱、奶籽、婆婆奶、玄参科、地黄、地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是清热凉血的药,因为喜欢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的地方,怕积水。可用于温病、身热、口干、舌红或赤等症状。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生地]盛迪黄是玄参科地黄的鲜或干块根。地点: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秋季开挖,清除芦苇头、须根和泥沙。新鲜的,或干的生的。
【性状】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临床应用]
1.热血入营,舌红,烦渴,斑疹,呕吐物。本品是清热凉血止血的重要药物,性甘性寒,能清热生津止渴。故多用于温病、热病、烦渴、舌淡者,常与玄参、连翘、丹参同用,如清营汤(《温病条辨》)。对于血热呕吐,常与大黄配伍,如大黄粉(《伤寒总病论》)。常与地榆等良地丹(《石室秘录》)配伍,用于治疗血热便血、血尿。若用于血热崩漏或产后出血心神不安者,可与益母草配伍,如地黄酒(《圣惠方》)。
2.阴虚内热,骨蒸乏力。以甘寒养阴,以苦寒泄热,入肾经养阴降火,以养阴补液泄潜热。阴虚内热,潮热蒸骨者,可与知母、地骨皮配伍,如地黄膏(《古今医统》)。若与青蒿、鳖甲、知母等配伍。可治疗温病后期,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3.津伤口渴,内热口渴,肠燥便秘。本品甘寒润泽,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用于治疗发热、烦渴等阴伤,常与麦冬、沙参、玉竹等配伍,如益胃汤(《温病条辨》)。对于阴虚内热型糖尿病,可与山药、黄芪、山茱萸等配伍,如子?喝酒(《医学衷中参西录》);与玄参、麦冬等配伍,如增液汤(《温病条辨》),用于治疗温病、津伤、便秘。
【用法用量】煎煮10-15克。生鲜品消费翻倍,还是用生鲜品当药。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虚湿阻、腹便溏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梓醇、二氢梓醇、单甘醇、乙酰梓醇、桃叶珊瑚苷、白藜芦醇苷、地黄苷、去氢京尼平苷、筋骨草苷、辛酸、苯甲酸、苯乙酸、葡萄糖、蔗糖、果糖、铁、锌、锰、铬等20多种微量元素、-谷甾醇。鲜地黄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含量高。地黄中含有15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较高。
2.药理作用:本品水提取物具有降压、镇静、抗炎和抗炎作用
ef="https://www.yi20.com.cn/jbk/gm8867/">过敏作用;其流浸膏有强心、利尿作用;其乙醇提取物有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以其为主药的六味地黄丸有降血压、改善肾功能、抗肿瘤作用;地黄有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浓度的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的作用,具有促进机体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的作用,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特别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作用更明显。3.临床研究:结合传统上用本品治疗血热出血证,现代临床用以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用生地黄120g,黄芩60g,苦参30g,水煎服,治疗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性肢痛20例,临床全部治愈(山东中医杂志,1981,2:93);用生地黄、黄柏、知母、玄参等药制成浓缩合剂内服,治疗女性特发性性早熟51例,有显著疗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732);重用生地黄配黄芪、太子参、麦冬、丹皮、茯苓,水煎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总有效率70%(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19);此外,临床还用生地黄治疗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席汉综合征、湿疹、皮炎" 神经性皮炎、麻疹" 荨麻疹、便秘等疾病。生地注射液可用于传染性肝炎、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2.《珍珠囊》:“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
3.《本经逢原》:“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戴元礼曰,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阴虚火旺之症,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浙产者,专于凉血润燥,病人元气本亏,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大小便秘,不胜攻下者,用此于清热药中,通其秘结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