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心律失常>文章正文

心律失常(参考内科学)

提醒:老年人散步也有讲究

2021-06-18 14:16:03

每个人的心肺功能都不一样,走路的时候要量力而行。如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你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下。

冠心病患者应缓慢行走,避免心律失常和心绞痛。饭后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一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高血压患者行走时,应尽量使双脚着地,胸部直立,不要过度弯腰,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步伐要适中缓慢,不能太快,否则容易血压升高。嗯,早上不散步,晚饭后选。因为一般来说,人的血压早上高,晚上相对稳定。

体质较弱的人在走路时,应适当甩开手臂,迈更大的步子,由慢到快以更好的速度行走,使整个身体尽量运动,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参与运动,有效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一般每天步行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肥胖的人走路时,可以延长行走的时间和距离,增加运动量。好坚持每天走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走路时,可以走得更快,让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糖尿病人走路时,要特别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要饿,否则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低血糖。严重的话会因为头晕而摔倒。饭后散步时,步幅可适当加大,胸部抬高,双臂张开,散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不同类型的老人走路姿势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慢性病会增多,在大脑反应能力、肌肉骨骼支持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都会变得迟钝。一旦失去平衡,很容易摔倒。因此,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体弱老人走路时应靠在拐杖上,拐杖的高度应与手的位置一致,拐杖的底部和手柄应防滑。

走路不就是走路吗?其实不然,走路也是有很多“学问”的,尤其是对于慢性病和体质较弱的老年人,走路更“讲究”。专家指出,患有慢性病和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在行走时保持良好的平衡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