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哪些症状?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

早期症状: 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病前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拔牙或器械检查史。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

晚期症状: 可产生脑、肾、脾、皮肤、粘膜等栓塞现象。原有心脏杂音改变性质,可出现新杂音,易产生顽固性心力衰竭。

相关症状: 指或趾甲下裂片状出血 弛张热 盗汗 感染性赘生物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低热、乏力、疲倦,少数起病急,有寒战、高热或栓塞现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术,呼吸道感染,流产或分娩的病史。SIE的临床表现大致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全身性感染

发热最常见,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规则低热,也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伴有乏力、盗汗、进行性贫血脾肿大,晚期可有杵状指。

  (1)发热:有80%~88%病例有发热,热型多变,以不规则发热为多见,多在37.5 ℃-39℃之间,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不少病例表现为低热,可伴畏寒或多汗。近年来不少病人无发热,可能与早期使用抗生素有关,高龄患者可能与反应性差有关。

  (2)其他与感染有关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进行性贫血,多汗和肌肉酸痛等。

  (3)杵状指(趾):多在发病1~2个月以后出现,且无发绀,以往约见1/3病例,且作为IE的重要体征之一,但近年来已大大减少。肝、脾肿大一般为轻至中度增大,以往至少有半数病人有脾大,1/4病例有肝大,但近年来肝、脾肿大亦明显减少。

  2、心脏表现

取决于原有心脏病的种类、病原体种类以及瓣膜或内膜损毁程度。由于赘生物的增长或脱落,瓣膜、腱索的破坏,杂音多变,或出现新的杂音。若无杂音时也不能除外心内膜炎存在,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当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间隔,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可有早搏或心房纤颤。心律失常在亚急感染性心内膜炎中不少见,多数为室性期前收缩,其次为房颤和P-R间期延长,4%病例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已成为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3、栓塞现象及血管病损

  1)皮肤及粘膜病损 由感染毒素作用于毛细血管使其脆性增加而破裂出血,或微栓塞所引起。可在四肢以皮肤及眼硷结合膜、口腔粘膜成批出现瘀点,在手指、足趾末节掌面可出现稍高于表面的紫或红色的奥氏(Osler)结节,也可在手掌或足部有小结节状出血点(Janewey结节),无压痛。

  2)脑血管病损 可有以下几种表现:

  ①脑膜脑炎 类似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增加,氯化物或糖定量正常。

②脑出血 有持续性头痛或脑膜刺激症状,系由于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

③脑栓塞 病人发热,突然出现瘫痪或失明。

④中心视网膜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

  3)肾栓塞 最常见,约占1/2病例,有肉眼或镜下血尿,严重肾功能不全常由于细菌感染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血管球内沉积,引起肾血管球性肾炎的结果。

  4)肺栓塞 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赘生物多位于右心室或肺动脉内膜面,发病急,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紫绀或休克。若梗塞面积小,也可无明显症状。

  此外,还可有冠状动脉栓塞,表现为急性梗塞,脾栓塞有左上腹痛或左季肋部痛,有发热及局部摩擦音。肠系膜动脉栓塞,表现为急腹症,血便等。四肢动脉栓塞可有栓塞肢体苍白发冷,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缺血疼痛等。

  二、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与体征常是全身性的,结合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不难诊断。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及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的变化,不典型病例增多。有以下情况应怀疑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

①有瓣膜性心脏病者出现1周以上不明原因的发热;

②新发生的反流性杂音或原有心脏杂音性质发生明显改变;

③不明原因的动脉栓塞现象;

④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

⑤心脏手术后持续发热1周以上;

⑥人工瓣膜病人任何时候出现发热或瓣膜功能不全;

⑦静脉药瘾者的发热尤其伴咳嗽和胸痛。凡遇以上情况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确定诊断。 除典型表现者外,本病临床确诊较难。1981年Von Reyn等提出的Beth Israel诊断标准虽一度广泛使用,但该标准一方面没有把静脉药瘾者(IVDA)归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易患因素,另一方面也忽略了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作用;同时在感染的急性期需接受手术的患者不到1/3,因此,应用该标准只有极少数患者能真正得到明确诊断,特别是对血培养为阴性者其诊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994年Durack等提出了Duke诊断标准。现介绍如下:

  1.确定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1)病理学确诊标准:急性心内膜炎的组织学改变伴有赘生物,心肌脓肿或赘生物,外周栓子的病理检查或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临床确诊标准:符合下述两个主要标准;或1个主要标准和3个次要标准;或5个次要标准者。

  2.可能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介于确定和排除之间者。

  3.可排除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有肯定的其他诊断;短期应用抗生素(≤4天)症状缓解或手术和尸检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证据。

  4.另外,Duke诊断标准中的主要和次要标准如下。

  (1)主要标准:

  ①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意义的阳性血培养(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

  A.独立两次的血培养均发现:a.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或HAECK菌群。b.社区获得的无原发病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肠球菌。

  B.持续性菌血症:a.不少于两次间隔12h以上的血培养阳性。b.3次血培养全部阳性,4次或4次以上的血培养中大多数为阳性,其中第1次和最后1次间隔时间≥1h。

  ②心内膜受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A.超声心动图的征象:a.可活动的赘生物附着于瓣膜,瓣下结构或植入物表面。b.脓肿。c.新出现的移入瓣漏。

  B.新的瓣膜反流。

  (2)次要标准:

  ①心脏易患因素或静脉药瘾者。

  ②发热,>38℃。

  ③血管征象:动脉栓塞,脓毒性肺梗死,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Janeway损害。

  ④免疫损害: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类风湿因子阳性。

  ⑤微生物感染的证据:间断性菌血症或急性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⑥非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的超声心动图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