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易性病)
角膜病知识直通车
2021-04-20 15:32:05
角膜炎发生后,其病程和病理变化一般可分为炎性浸润期、进行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一方面,炎症性疾病的结局取决于致病因素的强度和机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这取决于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适当。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由角膜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角膜炎。近几年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会反复发作,持续存在,所以无药可治。它是眼科医生的疑难眼病之一,成为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疾病。
单纯疱疹病毒分为型和型。型病毒主要侵入生殖器外及腰部以上的皮肤黏膜,型病毒主要侵入生殖器及腰部以下的皮肤黏膜,但两者均可侵入角膜。成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通常感染型病毒,新生儿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通常感染型病毒。型病毒引起的角膜炎起病快,病程短,多局限于表层;型病毒引起的角膜炎发病晚,病程长,常侵犯深层基质。由于病毒的基因结构和毒力不同,有的病毒在神经节细胞中具有潜伏感染和活性的能力,有的则不能。单纯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感染的特点。一旦周围组织产生抗体,病毒就以潜伏感染的形式隐藏在三叉神经节甚至角膜组织本身。在诱因刺激下开始复苏,侵入眼周组织和角膜,导致复发性角膜炎。引起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主要原因有:(1)发热、寒冷、疲劳、焦虑、痛经、冷风、烈日和局部药物刺激。(2)有些人由于细胞免疫低下和特异易感性,容易复发。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可分为三种类型:树枝状角膜炎、盘状角膜基质和退行性疱疹。三种类型重叠形成三种复杂的形态:地图性角膜溃疡、坏死性角膜基质炎和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各种病变最终都会导致角膜穿孔和葡萄膜炎。三种主要类型的特征是:
(1)树枝状角膜炎:角膜表面上皮坏死脱落,呈树枝状或珊瑚状,末端或分支增大,病变中心略凹陷,边缘灰白色隆起,早期不典型星形或线形外观。
(2)地图状角膜炎:树枝状角膜炎扩大加深,主要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不规则地图状溃疡,周围明显灰白色隆起,底部基底层浑浊,背部弹性层有皱纹。
(3)盘状角膜基质炎:表现为角膜中央及侧部浑浊圆形,轮廓不清,病变区整个角膜增厚,角膜上皮基质完整,后弹力层有皱褶,常合并葡萄膜炎,沉积于角膜后壁。
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基本原则是:抑制病毒复制,促进上皮修复,抑制角膜基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对于树枝状角膜炎和地图性角膜炎,应经常使用抗病毒药物,适当的抗生素也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然而,皮质类固醇是被禁止的,因为它们会导致病毒侵入深层角膜。对于盘状角膜基质炎,抗病毒药物可与少量皮质类固醇联合使用,或球结膜下注射,或在适当指导下使用免疫增强剂。
干燥综合征角膜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角膜溃疡。它主要是由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侵入引起的。轻微的角膜外伤后,发病是急性的。1-2天内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突降、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有灰黄色致密浸润灶,表面覆盖坏死组织。如果炎症不能迅速控制,可能会出现角膜穿孔甚至眼内炎。如果炎症得到控制,角膜表面会留下不同程度的角膜疤痕,影响视力。治疗上应局部联合敏感抗生素,及时使用散瞳剂防治前葡萄膜炎。热敷也可以用来缓解疼痛,改善泪液循环,促进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