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变性>文章正文

变性(易性病)

怎样对待老年性精神病?

2021-05-30 14:00:06

老年精神病的特点是智力下降缓慢。往往随着性格的变化先出现。前期多疑敏感,狭隘自私,不易集中注意力,做事马虎,生活懒散,食欲不振,性格反转。随之而来的,就是智障越来越严重。一开始是忘记了近的事,渐渐延伸到过去,忘记了远的事,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因为失忆,患者往往会不自觉地通过弥补来弥补,然后失去定向能力,会离家出走,找不到家。2~3年后症状加重,患者感觉、反应、行动迟缓,逐渐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或显得幼稚开朗,语言、行为紊乱。就身体症状而言,皮肤萎缩、干燥和起皱,牙齿变白,舌头和手颤抖,视力和听力下降。老年精神病多发生在60岁以后。它是一种进行性精神衰退疾病,有其特殊的发展过程。各种不良因素,如感染、创伤、消瘦等躯体疾病和精神因素,都会促进这种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老年精神病的特点与年轻人相比,一般对疾病和发病过程本身没有一定的反应形式,容易引起并发症。老年精神病的特点是:

(1)老年精神病的病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仔细研究每一个案例的原因,会发现很多因素,如身体异常、素质问题、性格异常、环境问题、精神兴奋等。有时不清楚这些因素中的哪一个是疾病的主要原因。

(2)容易产生与脑组织变性相关的综合征。一般有两种证候:一种是急性脑综合征,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另一种是慢性脑综合症,多表现为痴呆。这两种症状在老年时很有特点,往往出现在病程中。

(3)老年精神病与身体机能密切相关。在老年抑郁症中,精神症状,抑郁症,往往伴随着明显的身体症状,特别是明显的食欲不振,容易导致突然的体重减轻,脱水症状,有时甚至全身明显,最终导致死亡。

(4)老年精神病的症状极不稳定,有时可改变。

(5)老年期精神疾病往往与躯体疾病合并,特别是与心血管疾病、心脏病、肾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躯体疾病合并。因此,在治疗老年人精神疾病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并发疾病。

(6)老年精神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环境的突然变化,如住院、搬家等,会引起痴呆症状的恶化,导致抑郁症状。因此,在治疗老年人时,调整环境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老年人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大脑老化。大脑是神经活动的器官,起着调节和综合控制全身各种功能的作用。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30岁以后逐渐减少。与30岁的人相比,80岁的人大脑的重量更轻,因此记忆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如果大脑老化,老年时会发生大规模、高度的神经细胞变性,从而导致疾病。当大脑发生这种老化时,会造成记忆力的显著下降,同时连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都会搞混。此外,由于大脑的病理老化,会发生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出血等。神经细胞会因缺氧、营养不良而衰退,精神功能显著下降,导致日后脑血管障碍性痴呆。

(2)身体疾病的影响程度。老年人的精神和身体密切相关,容易患各种慢性病,身体本身很容易成为精神不安的来源。这些都是老年人的特点,与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保持健康是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心理原因。人到老年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身体健康、经济独立、退休、亲友不幸等等。从而失去与社会和他人的沟通。而且这种体验的丧失,不仅停留在一个点上,还会引起连锁反应。此外,经验的丧失

有可能成为心理上的压力,给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且老年人又不得不以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精神状态(以及精神力量)去应付和忍受这些变化。


  上述这些感到有精神疾患的老年人怎么进行心理治疗?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去努力和把握。


  其一,性格不要过于内向。人的性格当然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但从保持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性格不宜过于内向。大家知道,愉快的情绪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要设法使自己情绪愉快起来。怎样才能保持愉快?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接触人、要和人打交道。人具有社会性,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谁都必须接触社会、接触现实。要鼓起勇气多接触人,多和人说话,鼓励自己在人群面前,以逐渐改变怕见人的自卑感和过于内向的性格。


  怕与人接触的老年人可以从助人入手来解开思想疙瘩。中国有句老话:“助人是快乐之本”.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要经常考虑别人,帮助别人,你帮助别人做些事,别人也会帮助你,这样大家的关系就会处理得比较好,你也就会有感。有感很重要,有些人得病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在他人面前没有感,只有整日缩在自己精神里,越躲越会出毛病。


  其二,不要作“白日梦”.作“白日梦”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是有害的。因为他们不容易使自己的思绪从梦中解脱出来,结果常常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激动,越想陷得越深,后难以自拔,而成为精神上的隐疾,以致影响言行。例如,一些有精神问题的人,大多为性格内向者。性格内向的人,表面上看,他不与人来往,不声不响,好象很平静,实际上脑子不停地在活动。有的独自一人在那儿冥思苦想,海阔天空,虚无缥缈,完全脱离现实。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就靠从想象中得到,如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做出了学术贡献,到国外去旅游,等等。这种脱离现实而又达不到的奢望叫做“白日梦”.有精神问题而又喜欢做“白日梦”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头脑真正安静下来,在休息时就不要考虑问题,尤其不要考虑那些离自己现实生活较远,或自己根本无力解决的问题,一时想不清楚,也要强迫自己先放一放,过一些时候再考虑,可能更容易找到答案。


  其三,不要让自己感到生活单调、乏味。生活单调、乏味会使人对一切丧失信心,容易陷在苦闷中,导致和加重心理问题,无法协调自己的神经系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协调情绪、平衡神经活动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使生活丰富多彩。


  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会,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这样的生活岂不太乏味、单调了。人总得有点兴趣和爱好,例如下棋、打桥牌、集邮、书法、作画、看小说、欣赏音乐、钓鱼、滑冰、打球、游泳、爬山,这些室内的户外的活动都可以。就是织毛衣、聊聊天、学学烹调也很好。每人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来选择。


  其四,对生活事件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平常、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我们称之为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所产生的精神刺激常是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老人和原单位领导不和,发生矛盾、冲突,或与邻居吵架、殴打,或家庭成员不和,或工资没调上、房子没分到,或亲人伤亡等等。这类事件发生后,会加重精神负担,而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还会导致精神崩溃。如何正确对待?好是向知心人、好朋友、家里人倾诉,大家共同商量总比一个人想的要正确些。忧虑和烦闷千万不要闷在心里,独自一人悔恨、痛心、钻牛角尖,应该尽量坦率地讲出来。这样,不但可以给自己心理上找到一条出路,而且也有助于恢复头脑的冷静,把不必要的忧虑去除掉。这里,冷静尤其重要。精神有问题的人,遇事很容易内心冲动,外表有时看不出来,这种冲动如果不断加强、积累,找不到出路,就会突发出来,成为病态。


  其五,要时常保持一个远在的生活目标,有了这样的目标,精神上就不会纠缠在一些小事上,也不会感到空虚了。寂寞空虚的人,是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的。充实生活的内容,使精神有良好的寄托,一些无谓的烦恼和忧虑就会减少。这里,特别应强调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如自己定个奋斗目标,准备在艺术方面或工程技术方面、方面、管理方面或其他方面做些什么,然后围绕这些目标,自觉自愿地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内心就会感到充实,没虚度光阴,也不会胡思乱想。另外,学习也是锻炼脑子的一种方法。脑子不好好用,就要衰退或走偏。而脑力正常,精神状态也会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