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硬化性囊性卵巢综合征,Rokitansky瘤)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1-05-17 16:02:3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一系列生殖内分泌、代谢和心理障碍为特征,病因不明。因为病治不好,治疗只是经验管理症状,效果不理想。
PCOS病的发病机制
多囊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已知的可能机制包括: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
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卵巢局部自分泌、旁分泌的异常调节机制。
继承。以往的研究表明,50%~60%的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是PCOS最重要的两个病理核心,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PCOS特异性大脑驱动机制
PCOS常见LH脉冲频率增加,LH与FSH比值增加,这提示PCOS患者GnRH刺激脉冲频率增加,下丘脑上游GnRH神经元活动增加。GnRH神经元在整个哺乳动物前脑中以分散形式存在,是调节生殖功能的复杂神经元网络最终共同输出神经元,GnRH脉冲模式高度依赖大脑中性腺类固醇激素信号传导的稳态反馈。GnRH神经元表达雌激素受体(ER)β,但ERα和孕激素受体,像AR一样在GnRH神经元中不表达。类固醇介导的负反馈调节很大程度上是间接的,接受GnRH上游神经元刺激。有证据表明PCOS患者需要更高浓度的外源性雌二醇和黄体酮以减缓其高频脉冲LH释放,反映了PCOS患者性腺和中枢反馈回路的损害。
多囊遗传学发病机制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遗传学参与了PCOS的发病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微小RNA等方面。
DNA甲基化是指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与基因组结合形成一个甲基基团,参与组织发育基因表达的稳定,是调控正常基因发育和表达的关键。基础研究中也常将甲基化作为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疾病的关键点。在PCOS患者中通过DNA芯片检测发现在脂肪组织中有部分基因在一些甲基化位点上出现了不同的修饰,通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共发现7982个不同甲基化位点,其中高甲基化和低甲基化比例约为3:2。该研究明确表明DNA甲基化参与PCOS起病机制。
PCOS不仅是一种生殖病理,而且是一种全身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被了解。表观遗传学作为新的领域为研究PCOS的性质和培育提供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工具,提高大家对遗传学的相关认识有助于预防P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