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支气管癌,支气管肺癌)
如何面对肿瘤
2021-03-16 15:28:05
“癌症”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词。很多人经常谈到癌症变色,人们经常会有“十癌埋,一癌不埋”的顺口溜。那么,癌症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人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癌症”?
首先,癌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自1997年以来一直是头号死因。1998年,我国肿瘤死亡率上升到第二位,约为124/10万,男女比例为1。5: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现代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生活节奏、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淋巴瘤。临床上也发现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变得更年轻,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病房里得癌症并不少见;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十几岁甚至几岁就得癌症的情况。这是癌症的新特点。目前室内装修流行的是人,但一些装修材料释放的射线和毒素才是癌症的直接元凶。所以,“癌症”离我们不远了。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二、得了癌症怎么办?
众所周知,“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癌症防治措施。但是在现实中,特别是当他们发现自己得了癌症的时候,很难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他们经常避病避医,做一些“掩耳盗铃”的事情。具体表现是,患有癌症的患者不愿意去肿瘤医院,认为到了肿瘤医院就要判“死刑”。家人总是害怕患者的心理会无法接受,往往耽误了好的治疗机会。正确的选择是得了癌症后尽快去肿瘤医院。据权威部门统计,肿瘤的治疗效果与成本之比是:治疗越早,成本越少,效果越好;治疗越晚,费用越高,效果越差。癌症晚期的代价往往是一生积累财富的80%。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生命的后期,几乎会花光他所有的财富。因此,预防癌症和确保健康很重要。
事实上,在临床实践中,没有在癌症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就是癌症。相反,一些在综合医院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到了癌症医院,就被“剥”掉了“癌症”的帽子。山西省肿瘤医院每年有近2000例会诊病例,部分病例通过原切片纠正了原诊断。
第三,大多数肿瘤可以在体检中发现
现在,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已经到了基因层面。癌症不仅是不治之症,体检早期也能发现。根据肿瘤的来源,肿瘤多达600-700种。除了指甲,人体各处都可能出现肿瘤,包括头发中的“癌”。不同类型的肿瘤,不同阶段的肿瘤,与恢复并无直接关系,但越快越好。而且所有肿瘤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在体检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内窥镜能触及的地方,早期能快速检查诊断的肿瘤会愈合的更好;乳腺、宫颈、体表淋巴瘤治愈率高;低度恶性肿瘤治愈率高;症状发展缓慢,转移的可能性小。相对来说,肝癌的平均寿命很短。然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一些难治的癌症可以得到彻底的治疗。临床上很多肿瘤治疗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癌症的康复与患者的情绪、情绪和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同一个病人,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不同,治愈后完全不同
,一般情况是,真正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思想上能够放开的病人,愈后往往是出乎预料的好。现实中,也常常能够听到或碰到一些绝症病人不治而愈,其实这里面并不存在迷信,而是应证了精神因素至关重要的科学道理。所以,只要有0。1%的希望,医生就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争取的成功。四、癌症可以预防
专家指出:虽然肿瘤的病人因至今尚未清楚,但是国内外学者都认为80—90%的病因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35%~40%的癌症与不科学、不合理的膳食有关,如食品污染,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过多或者不平衡都与肿瘤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另外,30%的“癌症”是由吸烟引起的,被动吸烟可以增加26%的肺癌发生率,5%的“癌症”与饮酒有关,这些研究成果为抑制癌症提供了科学依据。有专家指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不吸烟、不酗酒,不偏食,不暴食,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熏、腌、泡和过烫、过咸、过硬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虑过劳,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重视慢性病的防治,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就能预防“癌症”的发生。
专家同时指出:“癌症”的发生需要长期、持续的转化过程,癌前病变大致要经过10—30年,“癌症”亚临床病变需5年左右,如果早期发现,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医治效果。以肺癌为例,戒烟1—2年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病变就有向正常细胞逆转的趋势,5年后肺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15年后就会和不吸烟的人群相依。
直面“癌症”,才能战胜“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