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参考外科学)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该如何护理
2021-03-18 09:12:06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多种人类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大多数儿童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或手、足、口疱疹。少数儿童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损害,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一些重病的孩子进步很快,容易死亡。
大多数儿童和成人感染后不会生病,但他们可以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和一些埃可病毒血清型。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1、沟通方式
手足口病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主要是通过与人的密切接触。病毒可通过被唾液、疱疹液和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牛奶器皿、被褥和内衣间接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果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能被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传播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们普遍容易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疾病类型感染后缺乏抗体的交叉保护,大多数可反复感染的成年人通过隐性感染获得了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患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尤其是3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就能在人群中流行起来。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域性。发病率在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春夏两季,冬季少见。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这种集群现象。医院门诊口腔器械交叉感染和消毒不严格,也会造成传播。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大流行。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发作,潜伏期3-5天,低烧,全身不适,腹痛等先兆。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的玉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水泡,手脚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开始为斑丘疹,后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为米粒大小3-7mm,小于水痘疹,质地坚硬,周围潮红,水泡内液体较少,灰白色膜下有点状或片状侵蚀面。皮疹消退后,没有疤痕或色素沉着,继发感染常加重皮肤损害。
(2)除手、足、口外,臀部、肛门附近的躯干、四肢也可偶有疱疹出现,数天后干燥消退,皮疹无瘙痒、疼痛。
(3)个别儿童可能出现全身性丘疹和水泡,并伴有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心肌炎。可能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 target="_blank" style="color:#ff5757" href="https://www.yi20.com.cn/jbk/ot/">呕吐、头痛等症状。(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1、平时尽量让宝宝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2、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症状轻再将孩子送学校、托儿所或幼儿园。
3、轻症患病宝宝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4、宝宝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随时清理宝宝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宝宝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可让宝宝多饮水,无需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宝宝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5、宝宝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多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不宜暴饮暴食,多食清淡、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胃肠道负担。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