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神经症,精神神经症)
拔罐的吸拔方法与运用
2021-04-03 15:40:07
4.刺拔罐:出血后用三棱针和皮针加拔罐。也就是用三棱针或皮针扎破患病部位或小血管,引起潮红、出血或出血,然后加拔罐。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皮炎'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3.针药罐:留针期间,加入并拔出药罐。也就是说,先针灸,上火后留针,然后以穴位为中心拔出药罐。
2.针罐:留针过程中,加拔罐。也就是说,先在一定的位置进行针灸,感觉酸胀、沉重、麻木后,再将针留在原处,然后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拔罐。用于风湿痛。
(2)储药罐:预先将一定量的药液储存在吸气罐或玻璃罐中,药液量约为罐的2/3 ~ 1/3,使其能被皮肤吸收。常用药物有辣椒水、两面针酊、姜汁、风湿酒等。常用于风湿、哮喘、咳嗽、感冒、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银屑病等。
(1)煮药罐:将备好的药放入布袋中,将袋口扎紧,放入清水中煮至适当浓度,然后将竹罐放入药汁中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盆法在所需部位拔出,多用于风湿等疾病。常用方剂为麻黄、蕲蛇、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花椒、乌头、洋金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6g。
1.药罐:将竹罐用中药煮开,然后吸出,称之为煮药罐。或将药液储存在罐中,称为储药罐。
(3)综合应用分类
5.推罐:也叫行走罐,被吸出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动。一般用于面积大、肌肉丰富的区域,如腰、背、臀、腿等部位。要选一个大直径的罐子,瓶口要光滑,玻璃罐要好。先在缸口涂上一些润滑脂,吸上来,然后用手托住缸底,略微倾斜,也就是后半部分用力向下压,前半部分不要稍微抬起来慢慢向前推,这样就会上下左右来回推拉几十次,直到皮肤发红或淤血。
4.保留罐:吸拉后保留一定时间。即拔罐后保留5 ~ 15分钟。如果罐头比较大,吸力和拉出性比较强,保存罐头的时间要适当减少,夏季和贫瘠地区保存罐头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3.闪蒸罐:吸拉后立即提升,反复多次。立即上下拉罐,然后再上下拉,然后反复吸拉,直到皮肤潮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的疾病。可以在病变部位吸几罐甚至十几罐,称为“排罐法”。如果肌肉束拉伤,可以根据肌肉束的位置排罐。治疗某些内脏瘀血时,可根据内脏的解剖部位,在相应的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1.单罐:用于病变小或病变明显的痛点。根据病变或压痛的大小,可以选择合适的口径拔罐。比如肚子中间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内肩呈杯状;肩部髁上肌腱炎拔罐。
(2)拔罐形式的分类
3.气泵:抽出空气。先将吸气罐紧固在需要拔罐的部位,用注射器将瓶内空气从胶塞中抽出,从而产生负压,即吸出。或者用气泵盖住膏药的活塞
1.拔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出空气。也就是说,通过燃烧时火焰的热量,将罐内空气排出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上,称为拔罐法。并且可以分为四种:
(a)排气法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