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无汗症>文章正文

无汗症(汗闭,汗缺乏,缺汗症,无汗)

新生儿产伤的症状有哪些

2021-05-11 11:32:05

新生儿出生伤害是指分娩过程中机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伤害。近年来,由于产前检查的加强和产科技术的提高,产伤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仍是新生儿死亡和长期致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单位。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产伤骨折,与分娩方式、胎儿分娩位置和出生体重有关。大多数孩子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容易漏诊。但当患侧上臂活动减少或被动活动时,就会哭闹、疼痛、骨玻璃声,甚至可以触及骨痂肿块,患侧的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那么,新生儿产伤的症状是什么呢?

产伤症状种类

头皮产伤

头皮产伤包括肿瘤发生、头皮血肿和腱膜出血。

1。肿瘤发生:通常发生在自然分娩时的头部位置。浅表部出血性水肿是头皮外伤引起的。它的位置不限于一个头骨缝。临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疗,一般3天内消失。

2。头皮血肿:病因不明,多见于出生时有产钳的婴儿。它可以发生在颅骨的任何部位,但仅限于单个骨缝,不会超出颅骨中线。大多数血肿会在几周内自然消失,少数会有钙化。

3。筋膜下出血:原因是胎儿头部通过盆腔时受到的外界压力和阻力。可能合并大出血,导致休克和死亡。触诊时有波动感,临床应注意大量失血、黄疸等并发症。

头颅骨折

颅骨骨折包括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和枕骨分离。

1。线形骨折:常见的颅骨骨折,是由于分娩时颅骨受压所致。大多数简单的线形骨折不会合并其他损伤,除非合并颅内出血。大多数简单的线形骨折不需要治疗,会自行愈合。

2。颅骨凹陷性骨折:因头部膜性骨凹陷所致,又称乒乓球骨折。原因可能是产道异常挤压、产钳使用不当、出生后头部外伤。保守观察、负压吸引和手术矫正是主要治疗方法。

3。枕叶分离:因头部外伤所致,常并发后颅窝硬膜下血肿及颅内产伤。颅内产伤包括:

硬脑膜血肿:病因多为影响脑膜中动脉的颅骨线形骨折。临床症状包括脑压升高、前囟门膨出、抽搐和眼球偏斜。诊断主要是计算机断层扫描,需要急诊手术避免严重并发症。

硬膜下血肿:由静脉或静脉窦破裂引起,临床症状为脑干受压,如眼球偏斜、

e="color:#ff5757" href="https://www.yi20.com.cn/jbk/hm/">昏迷、瞳孔不等大、角弓反张,检查以计算机断层扫描,治疗需要紧急外科手术,约有20%~25%,有抽搐、水脑、神经障碍等后遗症。

③ 蜘蛛膜下腔出血:此为新生儿常见的颅内出血,多因外伤、缺氧造成,临床上以抽搐、神智不清、焦躁不安、呼吸暂停表现,诊断以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后遗症为水脑。

脊柱伤害

通常发生于颈椎,常起因于复杂性臀位生产,临床症状和伤害的严重度及位置有相关性。高位脊柱伤害可能会造成死亡、呼吸衰竭、脊髓休克症候群;低位脊柱伤害可能会造成四肢或下肢无力、括约肌无力、感觉消失等症状。临床诊断以磁振摄影为主,并发症包括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体征因损害部位不同而异:

(1)椎骨骨折常见于第七颈椎和胸椎连接处,由于椎骨部分的或暂时的移位,脑脊膜血管有可能被撕破屈此血液可充满椎管,脊髓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所发生椎骨移位的大小。如移位足以引起脊髓完全的横断,则受累以下部分发生萎缩,并且由这个水平以下的神经纤维所支配身体的部分就出现性的麻痹。麻痹症状如果部分是由水肿和出血造成,随着水肿和出血的消失,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

(2)新生儿出生后初几天因脊髓出血,双腿软弱无力,不能活动。如果损害部位较高,累及颈部区域,则手臂麻痹症状明显,健反射和本能反射活动消失,膀胱膨胀,尿从尿道滴出并常常伴有严重便秘。如果几周之内不改善,则开始出现营养障碍,损伤部位以下肌肉萎缩,挛缩并有变形,皮肤变薄,溃烂。更有严重者出现呼吸抑制至休克,双侧下肢瘫痪等。

产伤引起的脊柱损害症状要与先天性肌无力等原因引起的四肢瘫痪相鉴别。

臂神经丛损伤

新生儿产伤中神经丛受伤较脊柱伤害发生率高,起因于头位生产对肩膀的拉扯,或是臀位生产对头部的牵引所造成,较常发生于体重过重胎儿。依受伤部位可分为欧勃氏麻痹(Erb's palsy),克兰氏麻痹(Klumpke's palsy),及全臂神经丛受伤。

1。欧勃氏麻痹:主要影响第5、6颈神经根,主要影响肩膀和手臂使病人上臂无法外展及外旋,患侧惊吓反射消失。

2。克兰氏麻痹:主要影响第8颈神经根,胸椎,影响手和手指,病人无法握物。

3。全臂神经丛麻痹:主要影响第5神经根至第1胸椎,手上臂和前臂皆受影响,可能合并Horner's syndrome,包括眼睑下垂、无汗症、瞳孔缩小。

治疗一般需7~10天的固定不动,再给予被动的运动,大部分约80~95%的病人会复原,6个月内完全恢复功能,少部分病人若无法恢复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脑神经及周边神经受伤

1。正中神经:多为产后伤害造成,临床表现为拇、食指抓握动作变差。

2。坐骨神经:多为产后造成,受伤症状为髋部外展变差及膝部以下关节较不能动。

3。桡神经:受伤常合并肱骨骨折,临床症状为手腕无力下垂。

4。咽神经:可与颜面神经合并发生,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发声困难。

5。横膈神经:80~90%合并臂神经丛受伤,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需辅助呼吸器改善症状,大部分6~12个月内会恢复,严重者需开刀治疗。

6。颜面神经:可能与产钳使用有关,受伤的眼睛无法闭眼,患侧的脸部无表情变化。

骨折

产伤骨折( birth fracture ),是指小儿在出生过程中酿成的骨折,多因胎儿体重过大、臀位产、剖腹产以及其他难产所致。多发性骨折应考虑为先天性成骨不全等引起的病理骨折。产伤骨折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锁骨、肱骨干、股骨干、颅骨、肱骨或股骨的骨骺分离。多见,约占产伤骨折的90%。

骨折后除具有骨折症状外,还可见患侧肢体自主动作减少,这种情况易被误为瘫痪,但它并非神经损伤所致,故称假性瘫痪。此外,给小儿换尿布、穿脱衣裤或擦身洗澡移动某侧肢体时,常有不明原因的突然啼哭,这是骨折断端移动而引起的疼痛。此时,必须将患侧肢体暴露,并与另一侧肢体进行对比检查,常能发现异常。

锁骨骨折症状有时并不明显。直到骨折已愈合,在胸廓上方锁骨处出现橄榄大小的肿物时才引起注意。家长发现上述情况不必担忧,这是骨折愈合所产生的新生骨,即使骨折断端位置未对齐,甚至畸形愈合,对日后功能影响也很小。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发病居首位,骨折多位于骨干的中 1/3 ,初期无明显的症状,多于伤后 2~3 周局部骨痂生成而隆起才被发现。

锁骨骨折诊断时注意与产伤麻痹相鉴别。

产伤锁骨骨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绷带绕经两侧腋窝于背部交叉,固定形似“∞”字,称八字绷带固定。绷带必须松紧适宜。八字绷带包扎过紧可压迫腋窝血管和神经,使手指苍白、肿胀或发紫。神经压迫后虽有麻木感,但新生儿无法表达,重者可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包扎太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固定的意义。

长骨骨干骨折:

1。 股骨干骨折:多因臀位产过程中扭转屈膝的大腿或过分牵拉伸直的下肢所致,这种骨折也可见于剖腹产。治疗好采用双下肢悬吊滑动牵引,个别病儿可配合应用小夹板固定。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抬起离床面 2cm 左右为宜,应特别注意踝部绷带和胶布的缠绕,避免发生足部血运障碍。一般牵引 2~4 周,解除牵引后适当用小夹板保护即可。

2。 肱骨干骨折:多为臀位产所致,多系横形或螺旋形骨折。治疗可采用小夹板固定或患肢贴胸壁固定。固定 2~3 周即可见明显骨痂,并发的神经症状常在 6~8 周后消失。

骨骺分离:

新生儿有些长骨骨骺尚未骨化,为软骨成分, X 线检查不显影,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很高。临床表现有关节肿胀、不能主动活动,呈假性麻痹,被动活动时因疼痛而啼哭, X 线片仅有脱位征象。产伤骨骺分离多为 Salter-Harris Ⅰ型,一般预后良好。

1。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在婴幼儿,尤其新生儿创伤性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极为罕见,而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则相对多见。临床上患肢无自主活动,被动屈肘时患儿哭闹,并有局部肿胀结

合 X 线片可作出诊断。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多为尺偏型骨折,故肘内翻为常见的合并症,治疗可采用闭合复位屈肘位石膏固定,移位明显时,亦可肘外侧切开复位、细克氏针固定。

2。 股骨近端骨骺分离:该部位骨骺分离少见,诊断困难。若发现有以下情况应考虑股骨近端骨骺分离:出生后患肢呈假性瘫痪,移动下肢时患儿啼哭,无炎症体征, X 线表现髋臼发育正常,却有半脱位征象。该损伤采用 Bryant 牵引即可。

3。 股骨远端骨骺分离:股骨远端骨骺出生时已骨化,诊断多无困难。此类骨折的并发症较多,宜及早采用双下肢悬垂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