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暑温,暑瘟,日本乙型脑炎)
民间所说的“凶险的29天”,多喝这道汤
2021-04-20 11:08:03
秋日快到了吗?不一定。有句流行的话叫“危险的29天”,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01、出伏后不容忽视的天气特征
今年的“延长版”三伏天在8月24日正式结束,接下来的29天直到秋分也不容忽视,也就是8月25日到9月22日。这期间昼夜温差波动较大,年中气温跨度可达10度左右,可谓“中午热,早上凉”,“早上凉,中午热死牛”。另外是夏末秋初,虽然还是炎热多雨,但是秋风渐涨,干燥度渐升。人们经常会意外地经历冷热、风雨的强烈刺激。所以这29天很危险,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02、为何这29天为凶险
年轻人更容易感冒
1、温燥感冒
摔完之后天气还是很热,秋高气爽的同时空气透明度增加,太阳在天上一照就觉得热。但在冷热、风雨的强烈刺激下,人体往往难以快速适应天气的变化,容易感受到外界的邪恶。这一时期,夏末热邪和初秋干邪结合形成的温干邪比较常见,尤其是对于户外工作者。这种温热干燥的邪会导致体液流失,使经络的循环载体不足,导致防御力量无法到达指定的战斗位置,就像运河里的水是干的,运兵船无法航行一样。同时,津液流失会加重干燥,口鼻黏膜干燥会使外源性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体内。
初感温燥之邪者,可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痰稀黏腻,气不顺呼吸困难,咽干口干,胸满胁痛,心烦口干,舌质红,舌苔薄黄干,舌边尖红等。这些都是由肺温燥、津液炽盛之邪引起的温燥感冒症状。
2、凉燥感冒
对于长期呆在空调房的人来说,很容易感觉到空调房的寒邪和初秋的燥邪。寒邪、燥邪常成群出现,是凉燥之邪。
感觉燥邪者,常有发热、轻度畏寒、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口干、皮肤干燥、舌淡白、舌苔薄白等症状。这些都是燥热侵袭引起的燥寒症状。
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加重
肺主呼吸,喜润燥恨燥。掉出后气干易伤肺,不断刺激呼吸道粘膜,抵抗力减弱,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加重。患有鼻炎、慢性气管炎、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朋友,此时症状容易加重,尤其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者更应注意。
肺在中医称为“树冠之脏”,与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抵抗力、呼吸、发音、水和液体代谢等密切相关。对于阴虚的人来说,夏天热伤阴,心旺肺金,肺阴虚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出现口干、咽干、唇烫、干咳等症状。
儿童更容易患传染病
俗话说“一场冷秋雨”,这期间气温会逐渐下降,秋风会逐渐上升。虫媒细菌容易滋生,很容易随花粉粉尘在空气中扩散。所以除了流感的增加,很容易出现。手足口病,红眼病,
:#ff5757" href="https://www.yi20.com.cn/jbk/dgr/">登革热、乙脑等群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尤其是9月份开学在即,像托儿所或幼儿园容易暴发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饮食、触摸、飞沫、喷嚏、咳嗽等多种渠道传播,发病群体以5岁以下小儿为主,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家长们要多加留意。
03、出伏后这29天,该如何养生?
无论男女老少,在出伏后接下来的29天,都应该注重养生。
调整起居,适当锻炼
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逐渐转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在作息时间上比较晚睡晚起,现在已经打开了昼短夜长的模式,人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故接下来夜晚好较之前早点进入休息状态,可以养成早起习惯,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如晨起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 定时通风,适时添衣
如今气温开始逐步下降,早晚也比较凉快,建议减少空调的使用或者把空调房温度提高一点,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出伏后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增减衣物,必要时出门随身携带一件薄外套,预防受凉外感。
■ 固护正气,远离病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步入初秋,燥气渐升,平时可以适量多吃些滋阴润肺的膳食来固护正气,如银耳炖鹌鹑蛋、冰糖炖雪梨、黄豆猪脚汤等。同时保证饮水,促进新陈代谢,少吃比较燥的食物,如辛辣刺激食物、烧烤、油炸食品等。有呼吸道旧疾的人出门可以常带上口罩,有哮喘病史的人尽量不要与致敏因素接触,平时勤洗手、勤晒被褥,讲究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