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肾小球肾炎,肾脏炎)
不同原因形成不同类型蛋白尿
2021-02-16 16:53:22
因此,确定蛋白质的大小和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应用更具实用价值。
组织蛋白尿被破坏后可以释放细胞质中的各种酶和蛋白质。如果分子量小,肾小球滤液中的浓度超过肾小管的吸收阈值,可以从尿液中排出。这种蛋白溶液可以直接从肾小管排出,如癌胚抗原——aFP、溶菌酶、肾小管基底膜抗原等。
分泌蛋白尿中IgA的排泄增加,见于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当环的升支厚段受到炎症和药物刺激时,T-H蛋白的分泌增加。
溢出性蛋白尿在某些疾病中,血液中小分子蛋白浓度升高,如bence-jones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如果滤液中的浓度超过肾吸收的阈值,就可以排出,这种情况在骨髓瘤和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中都有发现。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性蛋白尿中肾小球滤出的中小蛋白几乎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管疾病发生时,蛋白质重吸收受阻,小分子蛋白质包括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从尿中排出。由于血液中小分子蛋白浓度很低,这类患者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g,有时只有10mg,也可能存在蛋白尿。
肾小球蛋白尿是由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渗透性增加引起的。是临床常见的类型。它见于许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缺血、中毒和免疫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膜的完整性。或者由于过滤膜的电荷阻挡效应减弱。
尿蛋白是经过酸化、加热后,通过尿液混浊度检测出来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范围0.15g,常规尿蛋白检测阴性。如果尿蛋白检测在\\ 150mg/天,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加,属于尿蛋白异常。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说明肾脏有病变,所以临床上可以根据尿蛋白阳性来判断肾脏损伤的程度和肾脏治疗的效果。因此,必须有效控制和消除异常尿蛋白,防止疾病恶化。根据尿蛋白的成因,一般可分为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