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症
肠道病毒感染
2021-05-27 10:16:04
病理变化因所涉及的器官而异。主要病理改变为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病毒从口咽侵入,在局部粘膜或淋巴组织中繁殖,引起局部症状。然后病毒侵入局部淋巴结,进入血液循环,造成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传播到全身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粘膜、心脏、呼吸器官、肝脏、肌肉、肉类等。在那里它们进一步繁殖并引发疾病。
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4)流行特点该病在各地分布广泛,夏季和秋季流行较多,同一地区流行的病毒类型往往每年都有变化。
(3)易感人群一般易感,但多为儿童,多为隐性感染。然而,在主要地区也可以看到成人之间的疫情。
(2)传播途径病毒从粪便和鼻咽分泌物中排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经口感染。
(一)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和健康人群。
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具有相同的理化生物学特性(详见脊髓灰质炎一章)。根据新生小鼠的病理特点,柯萨奇病毒可分为A组和B组.a组可引起小鼠广泛的骨髓肌炎和坏死,并引起弛缓性麻痹。该组有24个血清型,乙组有6个血清型,可引起乳鼠局灶性肌炎、心肌炎、肝炎和脑炎。echovirus中有1 ~ 34种,但8、10、28、34种已被归为其他病毒,只对人类有传染性,对乳鼠无传染性。猴肾和人肾细胞对echovirus敏感,可用于分离病毒。自1968年以来,发现了一种新的肠道病毒68-71,这种病毒不能被现有的肠道病毒免疫血清中和。
病因学
肠道病毒有71个血清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细胞病变型人类孤儿病毒echo(简称echovirus)和新型肠道病毒,分布广泛,临床表现复杂。脊髓灰质炎已在专门的一章中讨论过。本节介绍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的肠道病毒感染。
摘要